全国服务热线:0471-5256697

立即绑定
考生类型:
普通考生  音乐  美术  表导  舞蹈  书法  播音与主持 
首选科目: 历史  物理  历史(蒙授)  物理(蒙授) 
再选科目: 化学  生物  政治  地理 
注意:未进行选科的考生,可根据意愿先进行预选,后期如需修改可以在个人中心中操作。
注册失败
忘记密码
下一步
重置成功
系统正在更新维护... (时间:2020年1月9日18:00-1月14日24:00)
学校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学校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分别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108.30万平方米;下设14个教学单位,12个本科专业;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教职工5120人;全日制在校生12602人,其中研究生4504人,本科生7536人,留学生562人。
优势学科
一流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第二轮双一流专业: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警示)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医学A+ 中西医结合A+ 中药学B+
学校优势学科:世界双一流院校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3)、中药学(2)、公共事业管理(2)、中医学(1)
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院校水平
/双一流大学/211/保研资格/基础学科拔尖/卓越中医9年/卓越中医8年/卓越中医5年
转专业要求
时间:一般在第一学年末 要求: 一、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请报名转专业 1、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校期间未受过处分,并获得所在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推荐 2、在本专业班级必修课学习成绩排名前30%,且无不及格课程(含必修课、选修课、 3、身体条件应符合转入专业要求 4、对于有转专业愿望但学习成绩排名不在报名范围的学生,如果具有特殊学术潜能,并且无不及格课程(含必修课、选修课、,经学生申请,学校专家委员会考核认定、校长批准后,可以转专业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专业 1、二本录取学生、定向生、委托培养学生以及上级部门规定不能转专业的特殊类别学生 2、正在休学、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的学生 3、因各种原因学籍变动进入可转专业班级的学生 三、部分特殊专业可以转出、不允许转入,包括中医学(岐黄国医班、、中医学(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中医学(实验班、、中药制药(生物制药方向、等特殊班级,依学校当年通知为准
大学发展历史
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197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开,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国与就业优势
0.0218
知名校友
王国强、陈啸宏、王永炎、汪建
核心竞争力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基地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中医药干预多器官纤维化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科学内涵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教委):中医内科学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工程中心: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养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风情况
学风严谨
宿舍环境
不同的宿舍楼条件不同,有内设电梯的学生公寓,也有50年代建的老楼。但都有微波炉,都可免费煎药。 宿舍楼:一般为5人间(东区6人),上下铺或上床下桌,无独卫。 空调:无空调(传说14年会有),有风扇,有暖气。 澡堂:公共澡堂。男生宿舍有冷水淋浴。 上网:有线无线网都有,但不能安路由器。 用电: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
食堂情况
价格便宜,口味中规中矩,最大优点就是量还算足,有清真食堂。西校区旧食堂推荐韩国料理,新食堂三楼传说有药膳。
图书馆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于1956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2001年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遂分为东西两区。现馆舍总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现任馆长为梁永宣。图书馆下设办公室、流通部、采编部、信息技术部、情报查新室等行政与业务部门。
高校间联合培养情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与89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大学及学术团体合作开办了教学分院和医疗机构。同时成为了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并成为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14] 并被国家汉办正式批准建设“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 自建校之初,学校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接收外国留学生,已为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两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德国魁茨汀中医院已历时20余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外事示范基地”,成为我国对外合作医疗的范例,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充分可定。1997年,与英国密萨德斯大学合作,首开中国大学在境外与公立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本科学历教育的的先例;2001年,与西班牙萨拉哥萨大学和新加坡中医学研究院合作,分别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2002年,经瑞士耳针协会协助在苏黎世开班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5年,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生物学—中医学本科双学位教育;2005年,与伊朗马什哈德医科大学合作,举办针对已取得西医学博士学位人员的中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2005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合作举办中医针灸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等等。
学生特色活动
新年晚会 学生代表大会 五四歌会 团结杯”足球赛 “凌云杯”篮球赛 女生节 权益季 一二九定向越野
社团建设
比较有名气的有:志愿类(岐黄爱心社、新绿);武术类(武协、禅武、太极);中医教学类(这类社团都比较受到欢迎)
院校简介
  • 创建年份: 1956
  • 办公性质: 公办
  • 所属地区: 北京
  • 院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 隶属于: 教育部
  • 办学层次: 本科
  • 院校类型:
  • 博士点: 54
  • 硕士点: 68
  • 招生电话: 010-64286231